文戈多
年,7所澳大利亚大学可能跌出“世界大学前”的排行榜。/Pixabay
中国留学生没了,“世界名校”摇摇欲坠了。
疫情爆发之后,中国留学生被困国内,西方大学的“摇钱树”随之折断。
英国13所大学面临破产,损失高达亿英镑;美国大学财务危机深重,靠减薪、裁员、推迟项目缓和危机;澳大利亚教育市场全线崩溃,被迫大幅度削减支出。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中国留学生数量的锐减,把欧美各大高校推进了史无前例的“至暗时刻”。
更出乎意料的是,少了中国留学生,多所名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的位置也坐不稳了。根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4日的报道,由于赴澳中国留学生的急剧减少,澳大利亚各所大学财政紧张,科研资金或被大幅削减,进而可能让7所大学跌出“世界大学前”的排行榜。
少了中国留学生,多所西方大学深陷财政危机、运转失灵。/图虫创意
没错,你以为靠“学术能力”PK产生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因为中国留学生的撤退,露出了和资本的近亲关系,面临大规模洗牌。
事实上,大学排名早不只是“学术”的事儿了,它已然成为一门“产业”,且时刻牵动着政府决策、高校发展的神经。为了在世界排名上争得一席之地,西方大学无一例外地都被卷入了资本的军备竞赛——不管高校乐不乐意,从科研资金到基础设施,都需要疯狂砸钱。
中国留学生,便成了“世界大学排名”赛场外的“财神”。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年就发出质疑:世界大学排名是否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弊大于利?
各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已经成为学生们的择校圣经。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大学排名”的狂热信仰始终没有消退。它像是一场高烧,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行业持续发作。
中国留学生,
西方大学的“天使投资人”
不夸张地说,欧美飞速发展的教育产业,靠中国学生撑起了半边天。
“中国留学生不返澳交学费,澳洲大学的新楼都盖不下去了”,疫情爆发以后,赴澳留学生急剧减少,澳洲各所大学的财政受到重创,实施中的建筑项目因为缺钱而停工。
《悉尼先驱晨报》的报道:疫情期间,大学财政低迷,学校建筑项目被迫搁置。/截屏
试问,中国留学生到底有多能“打”?在英语国家的一些大学课堂上,中国面孔已经占到了大多数。
BBC的调查显示,从年到年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数从10万人增长到35万人。如今,在美国的3个留学生中,平均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报告显示,学年,在英的中国留学生超过12.03万,约为第二大生源国印度学生数的五倍。
此外,中国留学生每年给英国贡献17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亿元)的学费收入。这是什么概念呢?英国热门大学的总收入,有超过1/5都来自中国留学生的钱包。
英国热门大学的总收入,有超过1/5都来自中国留学生的钱包。/微博
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办公室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体系,则是英语国家中最依赖中国留学生的。
年,澳洲“八大”高校中的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3/1的收入都来自国际留学生,其中,中国学生为第一大金主。
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校长格雷格·克雷文表示,中国留学生为澳大利亚每年的教育创造了7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亿元)的收入。
欧美大学对中国留学生的热情扩招,恰是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结果。
自年起,英国政府全面启动了针对高等教育的“经费削减方案”——大学预算削减高达40%。过去10年间,大学的科研经费减少了12.8%。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过去十几年间,政府不断缩减用于高等教育的资金。
欧美大学对中国留学生的热情扩招,恰是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结果。/pexels
大学成了一个娘不亲爹不爱的“孩子”,被抛给了国际市场。
面对如此大的财政缺口,欧美大学只好通过扩招国际留学生、从留学生身上“薅羊毛”,来弥补公共经费的缺位。
然而,过度依赖国际学生给这些英语国家的大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隐患。一场疫情导致的留学生规模的缩小,就足以让这些大学深陷财政危机、运转失灵。
科研资金告急、高校教职岗位流失、政府补助迟迟申请不到……
伦敦帝国学院校长加斯特指出,政府把支持学术工作的责任都转移给了国际留学生,让高校的抗风险能力变得不堪一击。
当然,最为致命的是,当国际学生的学费变为高校科研资金的基础,学术的前途就变得风雨飘零。
一场疫情导致的留学生规模的缩小,就足以让这些大学深陷财政危机、运转失灵。/pexels
大学排名,
一场资本的“军备竞赛”
高校科研资金不保,意味着名校们的世界排名可能也不保了。
不久前,英国《每日邮报》就担忧地写道:因为中国留学生数量的缩减,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资金受到重创,进而可能会让7所名校掉出“世界大学前”的排名。
如果你以为大学排名只和学术能力挂钩,那就太天真了。事实上,搞学术向来都是一场漫无止境的烧钱游戏。世界大学排行榜的火爆,更是加剧了大学之间围绕资本的“军备竞赛”。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的一项研究,世界排名前位的大学,平均年收入都超过20亿美元。
世界名校,哪一个不得财大气粗?/维基百科
的确,科研能力的前置条件就是砸钱。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要把钱烧在什么地方。加上科研项目周期之长、失败次数之多,一个项目,动辄就需要上百上千万的经费。
那么,如何能拉来更多的科研资助呢?
学校的声誉也至关重要。自我包装、搞好公关,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从而投入科研、提升学术能力。
那这些钱从哪来呢?除了小幅度提升本国学生的学费,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从海外拉来“不差钱”的留学生。因此,人口第一大国中国“首当其冲”。
关于世界大学排名如何把大学卷入“资本竞赛”,美国名不见经传的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的“逆袭”便是个好例子。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维基百科
该校的招生主管威斯·瓦戈纳则指出,为了能在U.S.News的大学排名上获得更好的声誉,美国各所大学都开始致力于为自己打广告。花上亿美元改善校园设施、掷重金建设超高水准的体育馆,不过是为了让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更具“吸引力”,从而引来更多的生源和经费赞助。
紧追着U.S.News大学排名的指标,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在7年时间内,成功上升了37个名次。
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的“策略”只是世界范围内高校的缩影。纵观全世界,那些“底子不错”的高校都难免被卷入“盖楼”、“拉赞助”的热潮里。
拔地而起的豪华教学楼、至尊图书馆、五星级厕所,以及各种高科技基础设施……各大高校争先恐后地打造“神仙校园”,一出手就是上亿美元,只是为了吸引国际留学生的注意。
在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群体普遍持有一种“金主”但非“爸爸”的自觉:每当大学新盖一栋楼,大家都会感叹一波——哇,这是拿我们高昂的学费和“挂科费”砸出来的。
莫纳什大学LBT教学楼,耗资2.25亿澳元。/微博
AC建筑创作这话不假,留学生需要缴纳本国学生2到3倍的学费,每挂一门课便需要“重修”,也就是需要再支付平均超过澳元(约合人民币2万元)的重修费。
如今,欧美高校的“市场化”越来越明显,不少大学为了抢学生,甚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