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护环境只能靠文科生理科生表示不服 [复制链接]

1#

文科更有用还是理科更有用?这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一直很有市场,这也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从经济学模型上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总离不开重大技术进步的准备,技术提高生产力之后,社会往往才随之发生调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几次产业革命称为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通通以其主导的技术命名。从这个角度来看,理科生们无疑是驱动社会进步的大宝贝。

然而文科生并不觉得自己只配当理科生的陪衬。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在其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对那种绝对技术崇拜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带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本质上是*治设计和文化影响的结果。文科生在这方面显然更在行。

到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比如环境生态保护的时候,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更管用?双方各自又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些作用又能如何互动?是否又有贡献水平的高下之分?

《新周刊》近日正好围观了一场发生在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关于上述问题的对谈。

点击视频,看看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交锋。

文艺作品的影响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

来者无论文理科生,年龄跨越四个时代,都堪称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60后的杨锐,文科生,原央视英语频道,学贯中西,访谈过各路*要学者,把英语当母语说的著名主持人;

70后陆川,文科生,著名导演,这就不用多介绍了,《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皆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他也以一名积极投身生态保护公益的社会活动家身份广为人知;

80后周运,文科生,央视财经频道著名主持人;

90后史鹏龙,来自华为云EI产品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高级架构师,光是头衔都让大多数人看不懂的神秘理科生。

不过这场对谈里唯一的理科生史鹏龙并不孤单。文科生陆川导演一上来就旗帜鲜明地倒戈到他这边表示力挺。

当年轰动影坛的《可可西里》极大地带动了全社会对于藏羚羊和高原生态保护的重视,有效推动了当地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发展。在陆川看来,尽管电影一类的文艺作品对人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力,但这种作用有它的不确定性。

电影《可可西里》唤起人们对高原生态保护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