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房产中介行业来了海归码农设计师新鲜血 [复制链接]

1#

楼市传统淡季,上海意外吹起阵阵暖风。7月,申城二手房成交近2万套,创下一年来单月成交的最高纪录。

这个数字背后,有无数房产中介推动着交易促成。刘倍宏就是其中一员,夏天异常炎热,树叶都被烤得打了卷儿,她骑着小电驴走街串巷,带客户四处看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样的“鸡血型”中介总是和“学历低”“底线低”“成交为王”挂钩。但刘倍宏的标签不是这些,大家眼里的她,不仅拥有伦敦国王学院研究生学历、英语专八证书、竹笛与钢琴十级,还能和客户谈谈诗词歌赋、聊聊人生理想……

像刘倍宏这样的中介在上海还在增加。以上海链家为例,公司有73%的中介是统招本科生,其中不乏复旦、交大出身;更有码农、设计师不断涌入行业添砖加瓦。这些新鲜血液,共同指向了转型。

高材生背后的“盖洛普路径”

年,刘倍宏毕业回国。在考察了所有喜欢的城市以后,她决定定居上海,在链家做一名房产经纪人。得知女儿的选择,一向开明的父母第一时间表达了担忧:读了这么多书,为什么要去做中介?

“在我工作的两年里,很多人问了同样的问题。”刘倍宏说。人们的质疑情有可原,在中国,房产中介市场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早期因为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坑蒙拐骗的事情时有发生,社会地位不高。把这样的职业形象,放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刘倍宏身上,总有些格格不入。

和很多初入职场的社会萌新不同,“95后”刘倍宏很早就入行。在英国读书时,她曾兼职做过一年房产经纪人,在第2、3个月就拿下销售冠军,因业绩亮眼,主管主动提出留用。也是这样一段经历,让刘倍宏坚定地选择做一名中介。“我觉得自己的性格适合这个职业,也有经验,就想看看国内服务行业是什么样的。”她说。

很快,刘倍宏感受到了落差:“英国的房产经纪更像咨询行业。房产经纪人和律师一样,社会地位比较高,但这份职业在国内还没有完全被接受。”不过她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虽然很多买房人在初次接触时会带着戒备心,但只要自己坦诚沟通并给出专业意见,对方就能感受到,打开心扉深聊下去。

刘倍宏有个习惯,不愿为了促成交易而刻意隐瞒房源缺点。“我会把利害关系和客户讲清楚,结合他们的需求去选房。”疫情期间,她还因此收获了一张标的额多万元的意向单:“这个客户一直是线上接触,我们聊得很愉快,他从没看过房,全权交给我去选房,我觉得这是‘双向奔赴的信任’”。还有一对年轻夫妻,购房的意向区域很广,刘倍宏花了近一年时间,陪看了近70套房子,终于替找到心仪房源。大家还处成了好友,约着一起吃小龙虾、吃饺子。

真诚、专业、有耐心,成了这批高学历中介的特点。很多人不只把这份职业当做糊口的工作,也视其为修炼自己的工具。从香港企业辞职的“85后”服装设计师钱娟,在众人的不解中加入上海中原地产成了一名中介。“一开始很焦虑,和以前的工作相比,中介更考验我的综合能力,比如对行业知识和政策的掌握程度、抗压性、谈判技巧还有和客户沟通的能力,我只能不停去学,去尝试。”如今,钱娟已经成了区域金牌销售,业绩在宝山区排名前十。

高学历人才进入中介行业,并不是市场上人才饱和无处可去才有的无奈之选,而是中介行业变革的特定趋势。

早在年,链家就启动了本科生招募计划,建立对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经纪人全周期职业周期的培养,并对行业造成一定冲击。链家创始人左晖曾对外表示:“我们没有任何学历歧视,链家和贝壳都有大量的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优秀的经纪人和管理者,他们很多也在企业的合作项目里完成了大学教育。统本更是企业出于愿景战略和成本考虑的经纪人入门规则。”

无论是链家这样的头部公司,还是整个中介行业,的确走到了转型的关键路口。数据显示,我国存量房经纪人的平均从业年龄不到30岁,本科以下学历占绝大多数,从业时长约7到8个月,流动性极大,相当于在一年内,门店经纪人就可以全员“换血”。这样的行业现状,无论如何背负不起一个预计年年成交近三十万亿元的存量房交易市场,也不可能持续输出令消费者完全满意的服务。即使发展到今天,市场上的交易乱象时有发生。

素质较高的本科生群体就成了变革的关键。在欧美,很多从事证券、金融、企业管理等工作的人,是在工作多年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并积累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之后,才转行去做房产经纪人。不仅是英国,在存量房交易相对成熟规范的美国,房产经纪人也同样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中92%拥有大学及以上教育经历,对上下游行情了如指掌,专业性极强。

你打造这样的人才结构,在国内中介市场还任重道远。不过,嗅觉敏锐的企业已经启动人才转型计划,努力提高房产经纪人的专业度、素养和社区参与度。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条能够实现共赢的“盖洛普路径”,即通过发现优势、因才适用,引入优秀经理、敬业员工,并扩大忠实客户,最终实现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加。

先导技术部队带来的服务裂变

年毕业之后,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饶童没有选择互联网大厂,而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入职一家位于北京的科技公司。他是一名码农,又是一个不太寻常的码农,写代码的时候还要像中介一样去实地看看房源。

“我从事的是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算法研发。”饶童介绍。在外界听来,他的工作内容和所在的公司如视科技,都十分陌生。不过,人们或多或少享受过这份“高精尖”职业带来的利好。想一想,你买房时是不是有这样一个习惯?先打开贝壳找房APP,点击房源列表用VR功能看房,提前了解户型结构……

你曾看过的房源VR全景图,便源自如视科技。公开数据显示,到年3月底,如视科技VR看房使用次数达到6.6亿次,日均VR看房次数万;它拥有全球最大的三维空间数据库,采集的数字空间目前已覆盖近20亿平方米,VR精度达到行业领先地位。

令人意外的是,这家VR细分行业的领头羊,竟脱胎于传统房地产交易行业。年,贝壳找房如视事业部成立,作为先导技术部队,在业内率先建立“硬件+技术+内容”的整套VR空间构建能力。

一直以来,中介行业饱受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等弊病困扰。过去,人们通过在线平台看到的房源信息往往只有图片和文字,接收到的信息片面而零散。要想了解全貌,只能线下探勘,但各方时间很难协调,人们每看一次房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种种弊端,让看房成了一件效率很低、成本很高的事情。

有资金实力的头部公司尝试变革,甚至聘请专业摄影师队伍使用单反拍摄平面照片,用激光笔去采集户型数据,以此提高服务质量。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勘时间太长、数据不够精准、数据和图片无法匹配依然是痛点。

VR技术的介入逐一击破难点,使二手房房源高效精准可视化成为可能。以如视为例,通过VR采集硬件设备和算法软件研发,房源可能直观呈现出三维结构、尺度信息、整体户型、内部装修以及房间细节方面的信息,不仅提升了用户在视觉上的体验,而且凭借自主研发的VR采集设备,经纪人仅用20分钟就能将一套房源实现三维重建,日均新增的VR房源量已达近2万套,让VR的产业落地速度大大加快。

“这正是吸引我加入公司的原因。市面上采用VR技术的产品很多,但要真正实现批量化、规模化却很难,这份工作恰恰给了我这样的成就感。”饶童说。虽然和中介行业有所关联,这家企业的人才结构完全对标一流互联网企业,学历普遍为硕士及以上,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左右,强大的人才团队推动着行业服务不断迭代。

“刚来北京时,我租的房子并没有VR看房功能,中介说用VR采集设备比较贵、操作也不方便,租赁业务用这个功能性价比太低。”那时的饶童没有想到,接下来的3年,他所做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

今年,一款轻量级VR采集产品问世,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再搭配一个三脚架就能完成采集,深度估算误差仅有1.35%,拼接点位成功率近百分百。“在研发的时候,我们要定期拿自己的成果去房子里试验,检验用户采集步骤会不会烦琐,拍摄动作会不会别扭,整个过程很有意思。”饶童说。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这款设备打造的超高清VR美术馆已经引来大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