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专辑迈上新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bdfzz/

作者:《中国发展观察》记者刘长杰

3月20日至22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1日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22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以视频方式会见了出席论坛的境外代表。

本届论坛聚焦“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主题,就中国“十四五”时期的宏观政策取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技术革命、释放消费新势能、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进行了深入和富有价值的交流。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自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22届,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本届论坛中方主席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外方主席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Zipse)。

本届论坛共举行了63场正式讨论会,政府官员、著名学者、企业领袖克服疫情阻隔和时差的影响,线上线下相聚一堂,规模实现了新的突破。据统计,参会的境外代表多达人,中方主要参会代表人,参会人数再创新高。

“十四五”时期:把握“三新”内涵,科学精准施策

韩正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韩正指出,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态度是坚决的、行动是有力的。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尽管这是一场硬仗,但中国一定会践行承诺,采取有力举措,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转变用能方式,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韩正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继续同各国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继续优化贸易和投资环境,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合力应对这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更好造福全人类。

立足新发展阶段,宏观政策如何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此期间又将采取怎样的政策取向,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论坛上回应了上述关切。

何立峰指出,我们将准确理解、牢牢把握“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内涵要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发展和安全,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把《纲要》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何立峰强调,今年宏观政策将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用好改革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扣改善民生拓展需求,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对于已经开始的“十四五”,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阿克赛尔冯托森伯格的建议是,中国的一些刺激政策特别是财政方面的刺激措施不应过早地撤出,同时以内需和消费拉动的经济转型还应继续。他认为中国还可以发挥更强的内需拉动力,从而减少因外部失衡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保证中国经济继续成为全球复苏的火车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央及时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在“十四五”规划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容占了4章。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在“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主题论坛上指出,借鉴脱贫攻坚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在七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四是坚持精准振兴的方略;五是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六是弘扬中华民族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美德;七是保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

夏更生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已经做了部署,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绘好一张图,也就是做好规划。二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即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也就是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同时推进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三是促进乡村“三业”兴,即产业兴、创业兴、就业兴。

“乡村振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经济学家周其仁指出,对照全面现代化的要求,当下“三农”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短板。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有不少地方的乡村刚刚进入全面小康的门槛,而务农劳动力的收入又比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低很大一块。

周其仁同时认为,乡村振兴潜力巨大,这些潜力集中体现在中国高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三农”提出了一些新的、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第一,对较高质量农产品的旺盛需求。近期的变化,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新鲜度跟距离有一定关系。这意味着,过去几十年形成的超长远程冷冻储存食品供应模式有可能发生变化,要转向更靠近生产、消费和更加容易保鲜的地方,同时碳排放的压力更低,所以靠近中国多个城市的农业、农村、农民有很大的潜力需要发挥。第二,城市居民要到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第三,新技术可以在农业、农村建设中找到很多应用场景。

资本和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气候变化无疑是目前全球最重要、最紧迫的议题之一,许多国家纷纷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也已明确“”时间表。

在论坛经济峰会上,13位来自能源、消费、制造、金融、咨询等行业的企业代表和知名学者汇聚一起,用两场分论坛来讨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

生态环境部研究员、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夏光表示,当前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可以从推动力、拉动力和行动力三大动力来提供政策的驱动力,其中“推动力”即由政府来实施管制性的政策,“拉动力”即通过市场来提供激励性、引导性的政策,“行动力”即要增强社会行动能力的政策,主要是鼓励公众参与,增强信息公开。

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低碳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型已迫在眉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强调,所有的国家、城市和公司的排放都要达到净零排放标准,未来十年尤其重要,中国要在“十四五”期间尽快转型,给全球做出典范。而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全球总裁施南德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在可再生资源和绿色创新领域。而后疫情时代将会为中国创造独特的机遇,加速迈向碳中和,脱碳行动将可能颠覆所有行业和领域现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中国的电力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7%,电力行业将承担降碳主力军的作用。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表示,目前中国电力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未来要在能源生产侧实现清洁替代,在能源消费侧实现电能替代,同时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华能力争到年要实现碳达峰,“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要超过50%,年超过75%。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政表示,中国要实现2℃目标导向转型路径,初步测算未来30年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万亿元,占GDP的1.5%到2%;而要实现1.5℃的目标,则需要新增投资约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

巨大的资金缺口和非化石能源增速,是中国低碳转型大考中面临的巨大挑战。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建议,应尽快完善我国“双碳”目标的设立,及早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互认的标准体系;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实事求是地提出梯次推进“双碳”目标实施方案,引导各行各业尽快实现减排目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清洁能源替代。

波士顿咨询首席执行官李瑞麒和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