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十米高台一跃而下。
动作利落潇洒,宛如银针落水波澜不惊。
这是14岁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决赛的最后一跳,轻盈而又充满力量。
这次比赛她以第二、四、五跳全满分,总分.2的优异成绩,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冠*。(整套动作满分分)
比第三名的澳大利亚的选手麦丽莎·吴高出94.8分。
这一跳,也打破了近四届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最高分。
年里约奥运会任茜的夺冠成绩.25分;
年伦敦奥运会和年北京奥运会,陈若琳的夺冠成绩分别为.30分、.70分。
正如解说员在比赛中说道的那样——“其他选手看到全红婵的完成,会感到绝望吧,全红婵可能是多少年难遇的跳水天才啊。”
14岁冠*有点懵
14岁、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冠*、跳水天才……这些关键词连在一起,很难不让我们联想到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那个获得.43分的伏明霞身上。
后来,国际泳联改了规则,禁止14岁以下的运动员参加比赛。
要不是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办,年3月出生的全红婵还达不到跳水运动员的最低年龄要求。
东京奥运会是全红婵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初登国际舞台连得3个满分,当时她显然还有点蒙。
“大家都说你跳到水花消失了,你什么感觉?”
“3个满分,你之前想过吗?”
“分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赛后记者的穷追猛打,全红婵露出她标志性的憨笑后逐一回答:“没感觉”、“没有”、“就那么做到的。”
而关于“你知道伏明霞前辈在比你还要小的年纪夺冠,你把她当偶像吗?“
全红婵耿直回答道“不知道。”
刚从领奖台走下来的她,面对着一番追问,不论是懵懂的表情,还是稚气未脱的话术都非常符合她14岁的年纪。
天真、烂漫,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纤瘦的14岁女孩,诚然已经成为了网友口中,一个9口之家的希望。
全红婵出生于广东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这个村里有户人家,户姓“全”,人均每年收入1.1万。
户的人家里有38家低保户,全红婵家就是其中之一。
迈合村的书记说,“他们家的收入算中下。”
全红婵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年末,替人做饭的全妈在去工厂的路上被车撞坏了肋骨,伤后虽多次住院却还是留下顽疾。
家中排行老四的全爸,至今仍和父母住在一起,全红婵年纪尚小的时候也都是由爷爷奶奶照看。
迈合村的两大产业是水稻和甘蔗,全爸有七八亩地,种了三四亩水稻供自家吃,又把儿子分到的10亩地种上了甘蔗。
全家主要的收入,除了每年近两万卖甘蔗的钱,便是每个月合计多块的低保补助。
当全红婵在站上东京奥运会十米跳台,意气风发的夺冠的时候,爷爷正因为喉咙不舒服住院,父母轮流照顾,不过类似于家人生病这种事,家人却没有告知她的习惯。
玩水是天赋
湛江素有“中国跳水之乡”的称号,出过劳丽诗、何冲这样的奥运冠*和世界冠*。
年5月,陈华明教练例行公事到湛江市五县四区寻找跳水人才,重点是农村基层小学。
“农村的孩子能吃苦,城里的孩子一看晒那么黑,家长直接领回去了。”湛江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如是说。
陈华明教练到全红婵当时读的小学选人的时候,她正在操场上跳房子,7岁的孩子立定跳远,目测能跳1.6米左右。
果然,他把选中的孩子当场来了个立定跳远的测验,1.2米的全红婵跳了1.76米。
就这样全红婵被选进了体校。
有些孩子天生怕水,全红婵则天生喜欢水,十分有天赋。
体校的基础设施建于年,跳台是露天的,每个孩子都晒得黑黝黝,在泛绿的池子里起起落落。
6点半起床,7点半前吃完早餐,打扫完卫生开始上文化课,下午2:30开始训练,这是体校的作息时间。
周末休息一天,一个月放三天假,放假时全爸会骑着电瓶车来接孩子。
在全红婵10岁那年,8岁的小妹全红桃后来也进了这间体校,后来在介绍体校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妹妹不免露出“累的时候,有一点点想家”的伤感。
和妹妹不同,全红婵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笑嘻嘻的,并且从一开始就表示“我不想当逃兵。”
妹妹唯一一次看到全红婵想家流泪是因为行程满满的比赛,全红婵两个月没回过家,“我想爸爸了。”
年,全红婵被输送到省队。
省队的训练比体校时期更严格,全红婵不仅没有表现出一丝不满,甚至更加刻苦。
每天练跳多次,陆上跳-个,水上个。
奥运选拔赛,第一场夺得第一名后,第二场因为第三跳C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只获得了第五名。
赛后接受采访,全红婵笑着说,“不是输了一场比赛就没信心,比赛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大事情。”
话是这么说,她心里却没有掉以轻心。
“回去天天跳,一天起码5、6个,有时候还会跳10个,把我累的。”
而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
心疼全红婵?
穷人家的孩子,一举成名总会引来种种的猜忌。
“我的妈妈生病了,我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我只想赚钱给她治病,因为家里需要很多钱才能治好她的病。”
“放假只能回家,就只能在家里。唉没钱。我连游乐园都没去过呢。动物园我也没去过。比完奥运会最想做的就是玩游戏和抓娃娃。”
因为这些话,大家对懂事的全红婵倍加怜爱,纷纷表示心疼她。
网友还害怕她的奖金、奖品被家人吸血,家里还有弟弟妹妹,日后肯定会是“扶弟魔”,妹妹千万小心。
诸如此类的揣测,随着全红婵的夺冠,越来越多。
然而,在全红婵长达7年忙碌的训练生涯中,她并不是一座孤岛。
在体校时周末有父亲接送,去了省队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全爸也都赶去广州接她,参加比赛时父亲也都会上去探望。
在上海当厨师大哥全进华,更是对妹妹的比赛一场不落,一边上班一边摸鱼看直播“不给我看,我就不炒了,几千块哪里都有得挣。”
全红婵到上海比赛,大哥坐着兄弟的小电驴,中间还搭了渡船赶去探望。
从小把全红婵捧在手心的奶奶,床头正中间还挂着孙女在外比赛带回来的纪念品,也在孙女站在冠*领奖台上时,托孙子给全红婵发了块的大红包。
全红婵把家人的关心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或许就是因为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全红婵才甘愿在小小年纪吃得苦中苦。
14岁正是小孩爱笑、爱闹的年纪,天真又单纯。
“喜欢“吃鸡”、打王者、吃辣条、开小卖部、想去游乐场”这些小爱好和小愿望,既真实又惹人心疼。
对于全红婵的小心愿,目前全国已经有很多旅游官博表示欢迎她免费去玩,全程VIP接待。
也有商联愿意赠与房子、商铺、现金等。
全红婵尚在东京,这些商家和看客自然就找上了全家人。
有的是真热心,有的是看热闹,当然也有一些网红只是单纯想靠直播名人蹭流量。
苦不堪言的全妈表示,“嫁过来这么久,现在才知道家里原来有这么多亲戚,全冒出来了。”
因为门庭若市,全家只得把大门紧闭,还被有心人辱骂:孩子出息了,开始高傲了,以后要跳出穷人圈了。
更有某水产当众给全爸20万慰问现金,全爸执意拒绝,并表示不能消费女儿的荣誉。
全爸的拒绝让不少看客放了心,相信他是人穷志不穷。
相信凭着全红婵的努力,她的未来以及她的家会越来越好。
结论
今年的奥运会,由于运动员的活泼、接地气,让大家对奥运健儿的印象不再是只会拿奖牌的机器。也因此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