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知识”似乎空前地跟“金钱”挂上了钩。知识付费、内容变现、流量红利,曾经籍籍无名的各种冷知识,如今都摇身一变,代表着升值与赚钱的无限可能性。
过去一年多,我们都忽然变得很好学,互联网上出现了各种新平台,告诉我们每天只用10分钟、20分钟就可以读完一本书。我们购买大量课程,跟进各种各样的知识付费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焦虑也越来越多。知识似乎无穷无尽,我们拼尽全力也只能习得九牛一毛?
那么面对浩浩荡荡的知识付费大潮,我们到底应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在知识面前,如何学习才是快乐的、真诚的而非焦虑的、虚伪的?
四月的第一天,看理想举办了题为“知识的价值”的论坛,梁文道、焦元溥、李如一、杨照等嘉宾围绕知识的焦虑与快乐进行了一场对谈。图片来自看理想。
现场采写|新京报记者张婷
不炫耀的时候,知识对于你是什么?
焦元溥,年生于台北。台大*治学系国际关系学士、美国佛莱契尔学院法律与外交硕士,伦敦国王学院(King’sCollege,London)音乐学博士。著有《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乐之本事》等书。
焦元溥:有位很伟大的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他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说音乐对人的一生来讲是足够的,人的一生对音乐来讲却不足够。这句话就是我们说的学海无涯。我在伦敦念书四年,最高纪录一年看过场的音乐会,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要听音乐会,这大概是我的极限。但即使我一年天都听演出,各式各样的音乐也是看不完的。有时真的会感受到这种焦虑,这个城市可以有这么多古典音乐会,这么多不同表演在发生,怎么取舍?
那个焦虑感后来没有真正的离开我,一直到我博士念完回到台湾。我估算了我家的CD和书,清点一下,我得到了一个数字,如果一天听两张CD,大概20年才能把所有收藏都听完。意识到这一点,焦虑反而减少了。
《卡尔维诺文集(第三卷)》
作者:[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吴正仪
版本:译林出版社年9月
“苦苦追求自身的完整性。”
又想到卡尔维诺,他说世界上经典的数量是这么庞大,不管你再怎么喜爱阅读,一定会有你没有读过的经典。这样终于开始放心了,焦虑放下来之后,才可以更开心的享受读书或者音乐,或者是追求知识的过程。珍惜当下学习知识是非常快乐的。
我很怕知识现学现卖的过程,那样的话得到知识也不见得很快乐。大家透过获得的知识,想想看你是谁,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觉得心安还是焦虑?当你没有任何人炫耀的时候,知识对你的意义是什么。这对我来讲可能是更重要的事。
你一辈子能够需要多少知识?
李如一,生于一九八零。二零一零年创办电子出版平台字节社(唐茶),二零一三年创建IPN播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