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程红兵学校教育需要更多自然情怀与田园感受 [复制链接]

1#

学校教育:需要更多自然情怀与田园感受

程红兵

年伦敦奥运会终于徐徐落下帷幕,这一届奥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谈资。而我对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场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丹尼·博伊尔导演的开幕式上,成群的牛、羊、马、鹅和鸭在斯特拉福体育场亮相,农民兄弟做现场耕作状。本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Benotafeard.Theisleisfullofnoises.”(“不要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朱生豪译文)今天的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环境越来越恶化,人心越来越浮躁。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这个场景表明英国人的焦虑,更流露出对重回田园梦想、人间天堂的渴望。

由此我想到了教育,现代学校还有没有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现代教育还要不要田园情怀?

台湾作家三毛在台湾邀几个孩子去看海,以使他们领略自然之美。孰料孩子们一路专注于手中的游戏机,到了海边仍不为所动,失望地说:“这就是海啊,我们回去吧,六点半动画片要开始了!”三毛将这样的儿童称之为“塑料儿童”。

其实今天大陆的孩子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某农大有个学生把一个鸡蛋的照片放在了网上,因为他发现这个鸡蛋与众不同。不同在哪儿呢?这个鸡蛋没有我们磕开煮鸡蛋时,前面的那个空腔,正规的叫法是“气室”。学生为一个正常的鸡蛋惊讶,就是因为他没见过,更没吃过新鲜鸡蛋——缺乏常识!鸡蛋前的那个“气室”,是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延长,新鲜度降低而增大的,新鲜的鸡蛋在最初是没有“气室”的……

某重点中学的一道英语阅读题是这样设计的:一只母鸡一天最多下几只蛋?A项4只蛋;B项3只蛋;C项2只蛋;D项1只蛋。结果选择D项的只有不到20%的学生。

现代教育,尤其是城市里的学校教育,将孩子关在楼房里,类似于星级宾馆的设施,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人工草坪,塑胶跑道。远离自然,远离田野,远离乡村,远离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他们听不到山中的鸟鸣,听不到公鸡的啼晓,也听不到牛儿欢叫;看不到野兔跳跃,看不到山鸡展翅,也看不到鱼跳龙门;不曾种过菜,因而不知道韭菜与麦苗的区别;不曾下过田,不知道蚂蝗与蚯蚓的差异;不曾爬过树,不知道在树丛里荡秋千别有一番滋味。现代学生仅仅局限在三个世界,一个是家庭世界,一个是学校世界,一个是网络世界。而充斥在家庭世界和学校世界的其实大都是教辅读物、是试卷题目;而充斥在网络世界的基本上是无聊游戏、是虚拟世界。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教育导致我们的孩子缺了一种自然情怀,缺了一种田园感受,缺了一种欣赏自然的能力,缺了一种了解自然的兴趣,他们从自然中寻找不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的美感,他们从自然中找不到心动不已的故事,他们对自然无动于衷!

也许这些事在我们很多家长、很多教师、很多校长看来都是一些小事。只要能做题就行,无需旁听自然的声音;只要能考试就行,无需旁顾田野的美丽;只要能拿高分就行,无需领略自然的妙趣;只要能升一流大学就行,无需探究无数生命的不一样的存在形式。

他们更愿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