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红颜多薄命 http://www.shundelvyou.com/zpjs/10049.html伦敦是英国首都,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18世纪60年代,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伦敦作为工业革命的中心城市,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商业越来越繁荣,人口也急剧增加。到20世纪初,伦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那时候,伦敦的工厂生产、城市发电、火车运行,以及居民做饭取暖,都以煤炭为能源。煤炭燃烧后,会产生CO2、CO、SO2、NO2等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形成一种*黑色或红褐色的烟雾,经久不散。长此以往,伦敦就有了“雾都”的称号。
这种烟雾中含有高浓度的SO2和烟雾颗粒,有*,会诱发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等疾病,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然而在当时,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些烟雾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他们认为环境灾害是工业发展必须接受的副产品,还一度认为“煤火和高烟囱已经成为英国的独特标志”,并以此为豪,因此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烟雾的产生。
于是,就有了年那次罕见的伦敦烟雾事件。
年冬,伦敦气温格外寒冷,为了取暖,居民燃烧了大量的煤炭,产生了比往年更多的煤烟。如果这些煤烟迅速被气流吹走,就不会聚集产生烟雾,对城市的影响也不大。可是当时伦敦上空遇到了一股反气旋,使得高处的空气温度高于低处的空气,因而城市里空气不再上升而停滞在了伦敦上空,同时把煤烟也留在了伦敦。几天过去,煤烟和废气不断从市民家中和工厂中排放出来,于是聚集在伦敦空气里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烟雾也越来越多,浓度越来越大,能见度非常低,站在街道上,有时候竟然看不清楚街道对面的行人,在市内某些地区,人们甚至连自己的脚都看不到。
由于能见度太低,伦敦的飞机、火车、轮船等被迫停运,公路和水路交通几近瘫痪,公交车的挡风玻璃蒙上烟尘,只能开着雾灯,在交通引导员手持手电或火炬的指引下艰难爬行。街上行人的衣服和皮肤上沾满了肮脏的微尘,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激增,而浓雾使救护车根本动弹不得。
市民们紧闭门窗,可是烟雾还是向室内扩散。英国伦敦著名的莎德勒威尔斯剧院正在上演歌剧《茶花女》,台上演员演得卖力,台下的观众却坐不住了,因为观众的视线越来越模糊,演出最终因为观众看不清舞台而被迫中止。不仅仅剧院,电影院里的观众也看不到银幕。这种烟雾不但肮脏,还能“杀人”。在街道上执勤的交通警察,不得不戴上厚重的防*面具。数百万伦敦居民没有防*面具,只能暴露在有*的烟雾中。最终,这场持续了五六天的烟雾事件,使许多伦敦居民患上了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急剧上升。事后据专家统计,这场事件中,约有余人被烟雾*死。其中,多数是小孩和呼吸系统脆弱的人群。有证据显示,年伦敦烟雾事件还诱发了年早春的流感爆发,使得多人丧生。
据统计,在这次事件的每一天中,伦敦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吨烟尘、吨CO2,吨HCl(盐酸的主要成分),14吨氟化物,以及最可怕的——吨SO2,这些SO2随后转化成了吨H2SO4(燃煤烟尘中有Fe2O3,它能催化SO2生成SO3,进而与吸附在烟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H2SO4雾滴)。
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痛定思痛,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通过这部法律,英国对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实行大规模改造,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冬季到来时,采取集中供暖方式,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同时,将发电厂、钢铁厂等重工业企业强制搬出城市生活区……
此后,英国又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案》等法案,规定了更多操作性强的条文,减少工业企业的燃气排放。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伦敦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烟雾天气大幅度下降。到年,伦敦全年烟雾天气只有5天。此时,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伦敦战雾经历付出血的代价,因此想先污染再艰难治理是行不通的,我们应当吸取英国的教训,积极探索与美好环境和谐相处的发展之道,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之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