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盛大开幕,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后,我国城市又一次承办国际性重大活动。类似世博会、奥运会、世界杯等活动都属于重大事件,能够使主办城市和目的地产生较高的旅游和媒体覆盖率、赢得良好声誉或产生经济影响,并能为城市提供一个推动地区更新、塑造城市品牌、启动全新城市发展战略的契机。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事件发生之前和进行时,在重大事件后仍会对所在城市产生深远影响。
本报道简要总结伦敦、汉诺威和上海等城市在经历完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后,城市或局部地区发展的变化。
(一)伦敦:促进城市贫困社区更新
年7月,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举行,正如充满“田园风情”的开幕式一样,本次伦敦奥运的核心理念是“绿色”,这不仅表现在场馆建设的低碳环保,还在奥运后伦敦东区的变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伦敦东区是历史上的贫民区,正如柯南道尔小说描写的一样,那里是雾都最危险的地方,小偷、流氓、混混聚集于此,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重的污染、恶劣的环境、陡然上升的失业率和犯罪率,使东区沦为伦敦灰暗的死角。
奥林匹克公园所在的敦斯特拉福德地区是城市更新成果的缩影,这个过去汇聚了老工业区,铁路、码头和工厂的“城市伤疤”,在奥运会后成为了一个宜居社区。早在年伦敦制定的下利亚谷地区的重建总体规划中,以奥运会带动东区更新与发展的思路已经形成。废弃工厂经过改造,被奥林匹克公园取代,主体育场“伦敦碗”、游泳中心以及自行车馆等8个场馆均位于其间,公园四周则是静谧又不缺乏生气的休闲用地(图1)。该地区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系得到治理,种植了超过三十万棵湿地植物,构成英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为了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引进了大型购物中心;修建了城市铁路和车站,乘坐轨道交通到伦敦市区只要七分钟;新建的五个社区将创造个就业岗位,有效实现职住平衡。奥运会改变了伦敦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塑造了一个城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宜居社区。英国媒体称,借由举办奥运会及其后续带动,东区贫困社区更新和宜居社区建设大幅提速,这一过程从25年缩短为5年。
奥运会后,场馆的后续利用坚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除了“伦敦碗”、游泳馆“海浪”以及巨型的轨道塔雕塑外,其余场馆要么被彻底拆除为社区提供更多空间,要么拆除部分设施后仍然为周边社区居民健身或体育事业所用。
图1.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被视为伦敦东区更新的催化剂
(二)汉诺威:展会场馆的再利用
年的世博会落户于德国的汉诺威,会后世博园区发展规划和展览建筑使用同样值得我们借鉴。时任市长施马尔施蒂克曾表示城市真正的开发是在世博以后,《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总体规划》(图2)对世博会展览建筑的可持续利用提出解决方案。
总体规划的核心是重新组织用地,通过统一的林荫大道和外部开敞空间的设计,整体空间形态得到了改善。世博会场址被主要道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道路西侧的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用地分为三个区域,东部地带作为主题展馆区域,中部地带作为租用展馆区域,都是利用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既有展馆设施,西部地带是自建临时展馆区域,会后将被拆除。道路东侧部分将在世博会以后变为独立的园区,北端是世博广场区域,其余作为自建展馆区域,鼓励各国展馆的后续使用。世博之后,场馆的场地推出市场出售或租赁,有职业学校在原地建立,也引进了一些面向未来的IT企业。世博会的总场地当中有60%是展出场地,它们基本上%地通过各种改造被后续利用。
世博会最直接的影响是充实和完善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展会中心,增强了汉诺威作为世界展会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图2《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总体规划》
解决了展会区域后世博时期的利用问题
(三)上海:迈向产业转型新高度
?
年上海世博会后,后世博效益日渐凸显。除了场馆硬件设施的再利用,上海在后世博时代城市发展战略中更偏重产业的创新转型。
世博会展示的生态建筑、低碳科技等前沿性、战略性的新技术、新理念,正在对上海抢占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产生重要影响。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9个重点领域新增产业规模已超过亿元;上海“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建议,到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将有望实现翻番。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后世博时期向创意设计产业转型发展最典型的例子。根据世博会地区的后续发展规划,占地约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将作为街区改造范例,依托后世博开发和*浦区,借由建设世博滨江文化博览商务区的发展契机,打造集创意设计、交流展示、产品体验等为一体,具有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是上海市“后世博发展”中树立的新标杆。随着上海设计中心(图3)、安客诚信息服务公司等优秀机构的进驻,世博园区有望成为以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为核心,展示上海后世博发展成果的“城市客厅”。
图3上海设计中心(原世博会阿尔萨斯馆)
资料来源:
[1]王璐,重大节事影响下的城市形态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新华网:后世博,上海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