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城故事自述上海百年老校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米拍摄影社区文章推荐:来自

零下度上海老欧布

关于上海,关于我眼中的家乡,关于小城故事,或许旁人眼中的上海,是繁华的象征。而自从拿起相机的时候,我一直所想展现的,是我的家乡背后的故事。

历史的沉淀,使得上海留下了很多百年名校,这些学校,为上海,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这里节选了一些高空视角下的上海百年历史名校目录。

1、光明中学(我的母校)

光明中学始建于年(清光绪十二年),起初为法公董局设立以教授华人法语为主的一所学校,校址在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63号)。同年2月26日开学,第一期招生名,专授法文。夜间附设补习科一个班,专授法租界执勤各巡捕以初级法语。所有学生一概免去学杂费,书籍也由学校免费发给学生。年改名为“中法学堂”,学校实行法国学制,年“中法学堂”更名为“中法中学”。

年学校易名为“光明中学”,为私立学校,在教学楼的正面上方有一块镶嵌金光闪烁的“光明中学”四字的横额。年学校改为公立,隶属邑庙区。年被定为首批市重点中学,并由副区长李象伟兼任校长;60年代撤消邑庙、蓬莱等区的建制,学校划归黄浦区。年被定为区重点中学;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门曾由原来的西藏南路号移至淮海东路70号。学校自年起开设法语为第二外语,年被国家教委指定为中法两国**教育合作项目中学法语教学执行单位之一。学校在每个年级设立英语法语双语特色班,由专职法籍教师执教;与法国岗贝尔市乐利克斯中学、罗贝尔德吕萨斯中学结成姐妹学校,每年互派师生交流访问,成为光明的教学特色。

著名校友代表——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钱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学家杨雄里

原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兼党委书记、亚洲乐团团长俞松林

2、格致中学

格致中学始建于年(清光绪十年),由李鸿章倡议,又由近代著名化学家徐寿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佗联合创办,创立之初为“格致书院”,格致书院有书院之名,但并非传统书院;设在租界,但并非租界公立学校;有传教士参与其事,但并非教会学校;含有官方资金,但并非官办学校。她是上海这个特殊城市的产物,是异质文化交织的结果,是近代中国最早中西合办,系统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年改为“格致公学”,英国人希廉、裴来先后任校长。

年5月,上海解放。10月,上海市人民**成立,已参加格致中学接管工作的陈尔寿被正式任命为校长,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新思想、新秩序,壮大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扩展办学规模,培养品学兼优学生等方面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多年来,学校继承“爱国、科学”优良传统,弘扬“格物致知,求真务实”精神,形成了“全面发展、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著名校友代表——原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学家金力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飞

3、复兴高级中学

复兴高级中学前身是麦瑟尼克学校,始建于年(清光绪二十年),年,美国驻沪总领事在旧址建造校舍,年迁入定名为“汤姆·汉壁礼男童公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校舍一度成为英美侨民集中营。年春,学校重建,定名为“上海市复兴中学”,取“复兮旦兮,兴我中华”之意。年秋,**地下党在复兴建立党支部。上海解放后,广大师生配合军管会接管学校,迅速复课。抗美援朝时期,学生踊跃参军,潘汉年副市长授予学校“复兴光荣”的锦旗。-年,学校接受市教卫部下达的教学改革试点任务,学制改为五年一贯制,学校党政领导关系划归复旦大学,业务由市教育局直接领导。学校提出“多学一点,学好一点”的口号要求每位学生做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举一反三,熟练运用”,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年9月,学校将高中部移址江湾,建成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原址则转制成为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

著名校友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郑时龄

联想集团创始人倪光南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

原东华大学校长、会计学专家徐明稚

4、继光高级中学

继光高级中学前身是英国教会伦敦会于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在沪创办的麦伦书院,年改名为麦伦中学。年5月,麦伦中学改为公立,更名为继光中学。继光中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定为可招收华侨学生的上海市十所重点中学之一。年,学校更名为继光高级中学。“继光”校名具有双重寓意:一是“继承”和“光大”学校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二是纪念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

年,爱国民主人士沈体兰任校长,提出了“科学、民主、进步”的办学指导思想,并付诸办学实践,培养新型学生,对学校形成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任校长的办学,都深受这种学校文化的影响,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创造办学佳绩。学校已形成“团结、勤奋、进取、求实”的校风,“勤问、多问、时间、创新”的学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技素养和爱国民主精神,已经成为学校绵延几十年的办学特色。

著名校友代表——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沈允钢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汪集旸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传染病学家李兰娟

5、澄衷高级中学

澄衷高级中学创建于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著名民族资本家叶澄衷先生于虹口张家湾捐地三十余亩,规银十万两,创办“澄衷蒙学堂”。是上海第一所由国人开办的班级授课制学校。年,校董会聘请刘树屏为第一任总理(校长),任内编有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的民国发蒙经典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等教材。

年,蔡元培任校长,立“诚朴是尚”为校风,确立“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他主张教学应从造成现世社会幸福出发,把当时进步思想介绍给学生。年添办初中,增设师范科。年增设商科。年增办高中。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迁至北京路通易大楼。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原址。

总结百年办学经验,学校本着“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宗旨,学校正沿着“育人为本,有效发展”的办学思路,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建成区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著名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竺可桢

思想家、作家、哲学家胡适

著名漫画家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丰子恺

著名现代画家陆俨少

6、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前身是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建校的晏摩氏女中和年建校的沪江大学附中。年抗战爆发,校园毁于战火。沪江附中随大学部迁出战区,假圆明园路真光大楼上课,年晏摩氏女中与民强、慧灵、晏成临时成立浸会联中,假外滩中国通商银行大厦四楼上课。年抗战胜利,由教会出资修缮浸会庄校舍。年晏摩氏女中成立**晏摩氏女中地下党支部,部分教师参加教协(地下党外围组织),在中等学校中被誉为民主堡垒。年,沪江附中与晏摩氏女中进行行政改组,割断与教会的关系,宗教不再列入教学日程,学校由人民自办。年两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市北郊中学,年被命名为虹口区重点中学,年更名为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年虹口区人民**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共建北郊高中,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

学校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治学严谨、教风扎实、教法灵活、不断进取、学生质量较高而闻名。近几年来,学校秉持“文化立校素质立人”的办学理念,倡导“尊重、合作、包容、共生”的文化精神,以“厚德博学”致“经济匡时”,积极探索大学与高中贯通式财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著名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高分子化学专家沈之筌

著名书法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森

著名民俗摄影艺术家沈澈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

7、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前身可追溯至年(清光绪十五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和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上海中西女。年两校由“上海市人民**”接管,旋即勒令废除,重建命名为新的学校“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市三女中是首批上海市重点中学,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一系列称号。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历经百余年的曲折发展,学校始终强调以清晰的办学思想来指导实践,不断形成了适合女性发展的管理理念。早期,学校十分注重涵养性情,改善品质和的教育;50年代,学校重视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实践教育。80年代,学校注重女子成才的探索,对女生实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教育;90年代初,学校提出了针对女生身心特点,发挥女生个性特长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国际化、信息化,有特色的一流女子中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如今已与,美国、日本等50个国家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定期进行交流合作、教育研讨。

新的世纪,进入第二个百年发展期,学校提出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女子高中”的办学目标和以“独立、能干、关爱、优雅”(IACE)为特征的学生培养目标,努力探索女子成长成才规律,营造女子成才氛围,启迪女子成才意识,挖掘女子内在潜能,发挥女子个性特长,为造就德才兼备、秀外慧中的现代化、开放性的杰出女子人才奠定基础。

著名校友代表——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

著名作家张爱玲

前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

著名钢琴演奏家顾圣婴

著名电影艺术家黄蜀芹

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专家闻玉梅

著名演员郑佩佩

著名演员汪明荃

著名演员、主持人沈殿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