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讲座实录三明治一个非虚构平台如何可持续发 [复制链接]

1#

整理

仁青陈雯卿严芷莹

责编

马宝涓

指导老师

白净

排版

闻晓菲

嘉宾简介

李梓新

非虚构写作孵化平台“中国三明治”的创始人,致力于普通人的生活写作。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专业

·曾现场采访过英美法俄等多国大选以及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编著出版《灾难如何报道》、《民主是个技术活儿》等著作多部

讲座实录

开篇

三明治年3月成立,年3月23日,刚刚度过七周岁生日。

今天到了文字越来越没落的时代。大家或为它担忧,或为它唱挽歌,有人说文字过时了,也有人说文字只有被包养才有出路。前一段时间李海鹏的“ONE实验室”解散之后,大家又提出这个问题:特稿文字作者是不是只能像近代欧洲贵族包养的画家一样生存?

国外已有例子,一些慈善基金和机构开始支持写作。采用包养的机制,使深度调查报道、文字创作继续运作。另外一个出路,就是通过影视化和IP化来变现,就是所谓把真实的故事改编为电影、电视作品。这个事情讲的很热,但成功改编的作品却不多。

从BBS到抖音

我经历了从BBS到抖音的时代。

BBS大概从年到、08年,现在它已经式微。我读大学时,就在当时著名的BBS西祠胡同担任版主。BBS是早年大家发现的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市场。那时候觉得很新鲜,很多人会去认识网友、版聊、灌水。那时候,也有很多人开始写文学作品,并不是新闻,但是它让大家可以自由表达,不用写面目可憎的作文。

后来到了博客时代。博客时代我刚工作,很快去了《东方早报》,发现大家人手一个私密博客,也不是完全的私密。人们会在博客的右边放他认为还不错的好朋友的链接。那时候,大家把博客作为一种自留地,在这个自留地里自由地写作,还写得特别好。因为没有压力,有的甚至是为了抵抗新闻职业作品而写随笔。大家把博客作为一种自我表达更完整的地方,它不像BBS是个大家聚集的广场,而是一个能够自己规划的地方,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地方。

接着到了微博时代。年,新浪推出微博。微博一开始是讨论公共议题的,而且讨论的公共议题特别及时。因为它短,支持多媒体,手机也能用了。微博对做“三明治”是有帮助的,我们当时做的是独立网站,可以把链接放到微博里去。

接下来就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