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英国坐落于北大西洋与北海之间,毗邻法国、比利时以及荷兰。尽管英国距离三个国家不足40千米,但是中间的英吉利海峡为英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免去了本土在前飞机时代遭受入侵的威胁。
因此将英国形容为“岛国”很恰当。长期孤立于欧洲大陆之外,也让英国人在思想上成为一座孤岛,对事物的认知上存在一些偏见。技术的进步可以逾越地理上的鸿沟,却无法跨过思想上的障碍,即便是21世纪,英国与欧洲大陆依旧貌合神离,脱欧行为也就很好理解了。
世界上称之为“岛国”,并且令世界瞩目的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便是英国。日本虽然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就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言,日本相较英国逊色太多。
甚至放眼全球,英国几个世纪以来的影响力也是无与伦比的。很多人不禁要问,一个本土面积只有24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为何能够在十九世纪称霸世界?这个曾经统治世界四分之一陆地领土,以及四分之一人类的国家称霸的秘密仅仅是大众熟知的工业革命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国也并非是突然崛起,正如布罗代尔所说,今日世界的百分之九十是由过去造成的,人们只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摆动。上面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英国的历史里面。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由于自身结构的变革,以及外来蛮族的入侵,轰然倒塌了。一时间新的王国林立,西欧进入了具有封建色彩的中世纪。
接下来的两个世纪战争不断,土地领主们目不识丁,靠着武力相互攻击,有时领主们也联合起来对抗蛮族以及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帝国。
罗马虽然已经成为历史,建立在罗马废墟上的王国也没有接纳罗马的文化,却总有人以罗马的继承者自居,甚至做起了罗马的皇帝,这就是加洛林王朝传奇伟人,有着“欧洲之父”称呼的查理曼(很多人非要在查理曼后面加上大帝,这是错误的,“曼”的意思就是大帝)。
查理曼虽然极具理想,自己也很有才能,但一个人的力量的历史面前始终是渺小的,他死后不久,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查理曼帝国也崩溃了。
在这长期的侵略与反侵略、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一批强大的王国脱颖而出,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的英格兰王国和查理曼帝国崩溃之后遗留下来的西法兰克王国。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国家就是就是今天英国和法国的最初雏形。
公元年,来自法兰西诺曼底公国的威廉征服了英格兰地区,成为了英格兰国王,这就导致了英格兰国王对诺曼底公国同时拥有统治权。而原本诺曼底公国属于法兰西的土地,在法兰西国王的眼中,英格兰国王低自己一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和法国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法国想要收回英格兰王室在法国的封地,而英格兰不但不给,还想夺回已经被法兰西夺走的祖先的土地。
于是,中世纪最让人熟知的百年战争爆发了。当然,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归属问题,而其他的因素,比如商业利益、捕鱼业等竞争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英国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了欧洲大陆。从此,英国躲在自己的小岛上,慢慢完成了英伦三岛的统一。后来的英国人慢慢明白,上天是多么眷顾他们,英吉利海峡形成的天然屏障,加来海峡以及北海形成的“海上通道”,都是通往繁荣之路的桥梁。
欧洲大陆的失败,让英国人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亨利七世继位之后,积极推行海洋发展战略,并且创建了近代英国海洋商贸体系,并发展英国的造船工业与导航技术。亨利七世也下令在朴次茅斯建造英国的第一个干船坞,加强建设当时还规模很小的英国皇家海军。
亨利七世去世后,次子亨利八世继位。亨利八世极度不甘心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失败,不顾大臣的建议,以及国外作战的劳民伤财,一意孤行地再次出兵,结果铩羽而归。
亨利七世开创的未竟之业,终于在十八世纪开花结果。英国利用先进的航海技术,占领了欧洲需要的原材料产地,欧洲对香料、糖、烟草之类的物品需求极大,英国转手就可以赚很多,慢慢地成为了市场的垄断者。皇家海军规模也壮大起来,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放弃夺回欧洲大陆的土地,并不意味着英国放弃了欧洲大陆的政策。英国利用自己地理上面的优势,发展出一套巧妙的外交政策,扶持比利时和荷兰等弱国,用来牵制那些对英国有企图的国家。当然这一切都以海上强大的舰队和稳定的金融体系为支撑。
英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得益于伦敦金融业的发达和英镑的稳定。
英国的兴盛,离不开伦敦。伦敦就像一个大脑,建立起了行政权力和市场的关系,伦敦影响着整个英国。年,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在伦敦成立,第二年,英国的其他地方也开始筹建银行,形成良好的金融体系。金融业的发达,连带着其他行业也发达了起来。
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英镑的购买力相当于四盎司纯银,始终没有波动,那么英镑是如何做到的呢?
虽然说英镑的价值非常稳定,但是有几次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分别是年、年。
年,英国呢绒制造商滞销,为加大出口,制造商要求英镑贬值,增加英国呢绒在世界的竞争力。幸好由西班牙相助,度过了难关。
年,英国粮食已经多年歉收,支付国际贸易大宗商品货款导致大量白银外流,而第二次百年战争令政府财政又陷入窘困。这个时候,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洛克认为,无论如何,英镑都不能贬值,因为货币的稳定是一个国家信用的表现,是国际上声誉的保证。通过发放国债和股票,度过了难关。
正因为英镑如此稳定,利用英镑作为武器就足以击垮对手。英镑的如此稳定令历史学家叹为观止,之所以如此,也得益于英国的地理位置。
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只要做好海上防御就可以,不必像欧洲大陆上的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需要养活大规模的常备军,和欧洲大陆上的国家相比,英国在军队方面可以减少经济的负担,而作为纳税人的公民没有那么大养活军队的压力,同样条件下,可以比其他国家生活的更好,更加相信政府的公信力,有信心投身到有益于国家的建设中去。
从大宪章开始,英王王权的权力就开始被限制,当然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王权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个人权力增长。人民生活在极度自由的环境下。更加有意思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所有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是来自英国,美国人甚至认为英国人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就是对英国本身自由传统的践踏。
相较于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流血的残酷,英国一直以温和著称。除了克伦威尔假借共和之名行独裁之实,传位给自己儿子理查·克伦威尔,导致贵族与军官采取军事行动将理查·克伦威尔流亡之外,不论是带有革命字样“光荣革命”催生的权力法案,还是年之后的选举改革,都可以看做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英国的商业革命催生了工业革命。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发生在英国呢?
和中国传统社会的读书人不同不同,欧洲的读书人可以从事很多行业,不一定只有走上仕途才有好的前程。中国科举制度导致的功利性与欧洲读书纯粹的追求知识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这本身没有优劣之别,只是不同环境下的不同产物。
欧洲的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没有目的也就没有限制。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和英国的物产又有关系。
英国富含煤矿,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恰好需要烧煤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蒸汽机被运用到纺织工厂里面,将棉花、羊毛等原料做成衣服,销往全球。
英国气候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这样的气候可以减少工厂碎布的飞扬,可以加快纺织的速度,所以说,英国在工业革命之中确实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前文所写都是行业,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人物,下面要提到的就是个人。这个人就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亚当斯密通过自己平时的研究写成了《国富论》,这本书不仅让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独立出来,更是让英国工厂的生产效率更上一层楼。甚至有人说,英国崛起的秘密都写在《国富论》里面了。
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
市场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调控的工具就是价格,追求自利的个体行动能促进社会整体的效率,人越是自私利己,就多社会发展越有好处。
以上这些政治、经济、地理、人才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让英国在十九世纪开启了属于大不列颠的时代。如今的英国早已经失去了19世纪的风光,所有的荣耀已经成为历史。
“千载已逝,方知命数;欲契运会,千载悠悠”,正因为它成为了历史,才有借鉴的作用,一个国家想要永垂不朽,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文明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