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毕业后,他们不离开校园,却大不一样了 [复制链接]

1#
专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www.yushiels.com/

毕业季、离校季,很多人从此告别校园,正式踏上残酷的校外职场,但也有人从一个校园,跨入了另一个校园,校园对他们来说,是接下来拼搏奋斗的“战场”,更是继续见证其成长的地方。尽管接下来要去的地方,还是看似熟悉的“校园”,但他们此刻和那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企业创新创业去”的毕业生们一样满心壮志,立志做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因为他们即将到一流商学院去任教:以学术研究与教学推动管理学科及教育繁荣发展;去深造:攻读硕博项目,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与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行业领导者,引领中国企业发展”做准备。他们便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选择赴高校就职与深造的毕业生们。毕业季之“三去”系列专题第三期,我们采访了来自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项目、工商管理本科项目的两位优秀毕业生代表。

他们中有人成功获得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职,有人成功申请到两所国际一流高校的硕士项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对于未来,他们有着怎样的规划?一起来听他们的所思所想!

“携知识出发,去一流商学院”

Q1:为何选择毕业后去高校任教?是谁对你做出这个选择影响很大?

黄伟泽:毕业后我选择进入西浦创业家学院从事创业管理方向的教学和研究,是希望能借助创业家学院的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业界的交流合作。

其实,当一名老师,是我从小到大的理想,一直未曾改变。非常幸运,小时候的那句“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老师”的童言能在今天得以实现。

细细想来,爷爷对我的这一职业选择影响很大。虽然我从未见过他,但奶奶会经常给我讲述爷爷的生平经历,从她的言语中我得知爷爷是一名严格而又倍受敬重的“教书先生”。从小,奶奶就叮嘱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跟爷爷一样做一名传道授业的老师。

其次,在读博期间,我的导师王端旭教授,让我看到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理想状态。王老师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实践上,都造诣深厚。这一榜样力量更加坚定了我到高校任教的决心。

Q2:是什么样的契机或积累让你成功获得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职?

黄伟泽:我觉得“创业”本身是我获得offer的关键,过往许许多多的机遇都让我与“创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

实践方面,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给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到了高中,哥哥嫂嫂也开启了自主创业之旅。我的家庭塑造了我对创业的早期印象和认知。

后来到了本科阶段,乘着“双创”东风,我和朋友们也正式踏入了创业的大门,在武汉创建了第一家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了些许创业经验;读博阶段,在好友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持续参与跟进了一些创业项目,如今也注册了新的公司,希望能在实践上取得新突破。

学术方面,浙大管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特别浓厚。博三时,我受校研究生院的资助前往斯坦福大学进行创新创业交流;在导师的指引下参与有关员工离职创业的国自科面上项目;围绕合伙人选择的话题主持了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课题;毕业论文也聚焦创业团队的组建,研究了创业伙伴选择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这些都进一步让我对创业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和理解,也让我结识了更多优秀的创业朋友。

由于西浦创业家学院比较看重学术与实践的链接融合,要求老师在创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需要与业界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上述实践和学术经历为我拿到西浦offer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Q3:在求职中是否遇到过困难?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黄伟泽:在求职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搜寻是一个成本很高的过程,并且得到的信息往往都是碎片化的。

为此,在求职过程中我会经常向老师们、师兄师姐和学长学姐求助,试图通过多方信息的收集和交互将信息不对称降到最低。

我的人生理想是希望能成为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同行眼里的好学者、创客眼里的好伙伴。目前的职业发展的目标是尽快晋升副教授。

Q4:学长寄语

黄伟泽:第一,勇于尝试,一切皆有可能。

在直博的五年时间里,浙大和管院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机会。只要学弟学妹们脑海中闪过尝试的想法,那就借助这些机会尽管去做,别让自己后悔。

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在学习期间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往往都是源于最初的那个“试一试”念头。例如与外导麦吉尔大学Prof.Hewlin的交流合作、获得第七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的荣誉等等。

第二,不计利害,坚信功不唐捐。

如果设定好了目标,就大胆去做,要相信有付出终会有回报,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那些看似重复和没有及时反馈的过程,终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你走向独属于你的高光时刻。

第三,适时放松,注重劳逸结合。

不可否认,读博是一场耗费脑力和体力的持久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学习之余,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且能够把你从学习中抽离出来的“高频”爱好,例如一项运动或一种乐器,让它成为你能量的恢复站。

Q1:为何选择去国际一流高校深造?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张诗雨:毕业后去世界一流的商学院深造是我一直以来的计划。希望可以去到国际上的商业中心学习更前沿的商业知识和更多有用的方法论,通过“出去看看”的这种方式开拓视野、提升自己。

我的人生理想是在商业和社会上成为出色的女性领导者,为社会的发展带去积极影响。

我的职业发展目标是进入行业顶尖企业,将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积累行业经验,成为行业优秀人才和管理者。

Q2: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成功获得两所国际高校的offer?

张诗雨:能拿到伦敦商学院和杜克大学的offer,离不开浙大管院这所世界一流的中国管理学院的栽培。

因为我的本科专业是工商管理,所以在申请管理学硕士的时候更为有利,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此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且通过本科专业学习获得的商业素养,明显强于绝大部分非商科背景的申请者。

此外,在浙大管院丰富的课余生活,为我的文书增添了许多精彩的内容。这些都对我申请这两所国际高校有很大帮助。

Q3:为什么最后选择去伦敦商学院深造?

张诗雨:综合考虑后,我选择了伦敦商学院。一方面是因为伦敦商学院作为欧洲第一商学院,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声望,学校也很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另一方面,伦敦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地理位置的优势有助于我更好地开阔眼界。

Q4:学姐寄语

张诗雨:浙大管院作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家要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

在职业发展这件事上,趁年轻、时间充裕可以多多尝试。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一步一步朝目标前进,不要羡慕他人的速度,也不要被路途上的其他选择所诱惑。

“不舍浙里管院的那些人和事"

Q:即将毕业离校,此刻什么心情?最让你不舍和留恋的是什么?

黄伟泽:怀念那段快乐时光。

此刻的心情非常不舍,甚至有些难过。总觉得自己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浙大的风景,就要和这个生活了五年的校园告别了。

我想我最怀念的应该会是那段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学术、一起聚餐玩耍的快乐时光。

张诗雨:难舍这份归属感。

我感觉管理学院是一个让人特别有归属感的学院,在这里学习三年,管院给了我家的感觉。

毕业在即,最不舍的是在管院认识的朋友们,尤其是学生会的朋友,以及那些与管院有关的诸多回忆。

Q:还能回想起刚入学时的场景吗?当初为何选择来浙大管院学习?

黄伟泽:创新创业氛围与国际化

我是个路痴,入学的时候因为学校太大,差点就找不到管院报到。当时管院还在行政楼,问了好几个路人,还被指去了纳米楼。我足足绕了大半圈校园才完成了报到。

我当时是被管院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国际化培养方式(即国际直博生项目InternationalPhD)吸引过来的。

张诗雨:心仪的专业

浙大是大类招生,因为热爱商科,我当时选择了社科大类。在进一步了解社科大类的各个专业后,发现自己对营销和人资更感兴趣,因此在专业分流的时候就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进入管院。

除了有我心仪的专业之外,浙大管院作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有非常丰厚的师资力量和各类资源,这对商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Q:用几个词评价在浙学习时光,你最喜欢管院的哪一点?

黄伟泽:忙碌、幸运

在浙大管院的学习很忙碌,因为这个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自由的选择。

同时,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好导师,拥有许多鼎力相助的同门,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觉得在管院学习有一种高压下的快乐。快乐是因为学院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选择自由”。而压力是来自于身边优秀的同学们,甚至来自于学弟学妹们。不过在这种环境中,自己也会在不自觉中快速进步。

管院最吸引我的地方,无疑是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浙里,有许多深耕创业研究的学者,也有许多优秀的校友创业者、VC等等。

张诗雨:充实、丰富、温暖

首先,在管理学院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我们的专业课程覆盖了营销、人资、战略等方向,有必修课帮助我们建立全面的商学体系,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选修课程。同时,课程内容大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在一次次小组作业中,我掌握了基本的商业技能。

课程之外,管院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余活动和资源、机会,大到院庆系列活动、国际交流,小到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自己举办的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

最后是管院给我的归属感,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给我的浙里时光带来了很多温暖。

我最喜欢管院的一点是,既有满满高级感,同时又不失人文色彩。

Q:浙里的学习生活,令你最难忘的老师是谁?

黄伟泽:做你的"小孩"何其幸运

毫无疑问,对我帮助最多、影响最深的人是我的导师王端旭老师,能做他的博士生何其幸运!

还记得,在以往的对话中,王老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伟泽,你怎么还总跟个小孩似的”。这话听起来稍显打趣,但实际生活中,王老师就是把我当作一个长大不的小孩来进行呵护的。

在这弥足珍贵的五年里,王老师给予了我全方位的指导,传授了我许多受用一生的经验,无论是教学科研、管理咨询还是为人处世。

在我感到迷茫和焦虑的时候,王老师总会倾心地与我分享他在港科大向徐淑英教授求学、在浙大任职开展学术研究的切身经历和心得体会。

王老师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最坚实的支持,让我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将我培养成一名独立的研究者。

张诗雨:她的分享让我确定方向

令我最难忘的是营销系的孙怡夏和王丽丽两位老师。我的导师孙怡夏老师在市场营销课上对她以往工作经历的分享,让我真正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和行业。她也在学术科研上与我分享观点,提高我的学术研究能力,并指导我完成毕业论文。

王丽丽老师作为工商学术之星计划的负责人,在各方面都尽职尽责、替学生考虑,非常关心学生的发展,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建议,并推荐我去海外商学院深造。

除了任课老师之外,辅导员王凯老师和职业发展中心的汪倚帆老师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作为辅导员和学生会的指导老师,王凯老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给予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尽心尽力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

汪倚帆老师对我们的机构选择、选校评估、文书等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意见和建议。前期组织的口语沙龙等活动,也对我的留学申请提供了很大助力。

Q:你如何理解浙大管院的价值观“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黄伟泽:我日后学习的榜样

管院在秉承浙大校训“求是创新”的基础上,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的创新型、领导型人才”为人才培养使命。

“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在管院教育模式的转变、培养项目的设置和课程开设的创新等方方面面。

在我看来,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俨然已经成为了引领我国某个领域或行业发展的健康力量,他们都是我日后学习的榜样。

张诗雨: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

在我的理解中,浙大管院的价值观是要求我们不管去到哪里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使命担当。

管院的价值观并没有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提出统一要求,引领中国发展也有多种方式和途径,无论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还是到五百强、龙头企业去,还是到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去,都有机会引领中国发展。

希望自己学成归来后也可以将国外的前沿知识用于改善国内企业的管理问题,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挥别昔日求是园里的温暖与感动,将一切美好珍藏心底,化为在“三去”路上奋力奔跑的力量。他们说,毕业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悲喜,因为心中有梦、有光亮,肩上有责、有使命,所以毕业更像是苦练“十八般武艺”等待上场前的紧张与期待,他们小心翼翼,他们匆忙但有序,只等就位的那一刻,健康力量将“一触即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做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他们将谨记于心、持续践行。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