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奥斯卡的大年,以今年最佳影片提名的质量来看,应该是近5年来难得的百花齐放了。既有充满史诗气度的《爱尔兰人》,也有超英电影《小丑》,更有聚焦爱情的《婚姻故事》,同时,还有名著改编的《小妇人》,基于真实故事的《极速车王》,回溯加虚构历史的《好莱坞往事》,批判阶级对立的《寄生虫》。而光是战争电影就有两部:《乔乔的异想世界》和《》。其中,《》因为特立独行的美学风格大放异彩,获奖无数。今天,我就来盘盘它。
《》开始大火是因为在1月6日的金球奖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大重量级奖项,随后在1月13日晚的奥斯卡提名上,它又以10项提名持平《爱尔兰人》和《好莱坞往事》,仅次于《小丑》的11项。本以为这些奖项已经足够证明实力,没想到在1月底,该片又在第72届美国导演工会奖上获得最佳剧情片导演,一时风头无俩,火了整整一个月。
但这些奖项还不是全部,在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编剧工会奖、美国摄影协会奖、金卫星奖、伦敦影评人协会奖等等所有主流奖项上都有各种提名,所以它会是今年奥斯卡上一名强劲的种子选手。
目前,该片在豆瓣的评分是8.5分,比开局的8.6分减了一点点,预计会维持在这个水平,不会下滑。放在所有提名的影片里,《》不是最高(《爱尔兰人》9分),和《极速车王》持平,排在第三位。
绕不过去的技术
要说《》就要说它的“伪一镜到底”,在一镜到底前面加上“伪”字说明它不是真的一镜到底,而是经过剪辑加工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可以看出片中两处明显的剪辑点,第一个是66分钟处的开枪,第二个是83分钟的跳河。
但实际上,该片的剪辑点多达14个,另外12个分别是:8分钟的走出地道;16分钟的上坡;23分钟过铁丝网;25分钟的走入地道;28分钟的爆炸;43分钟的飞机坠毁;51分钟的拖动尸体;71分钟的废墟逃生;79分钟的走出地下室;89分钟的树林;96分钟的找上尉;98分钟的跳入战壕。
如果不仔细研究的话,有的剪辑点是几乎找不到痕迹的,完全可以以假乱真。摄影师和剪辑师充分利用了镜头的移动,人物的移动,光影的变化等方式把剪辑巧妙地藏了起来,让观众误以为是一个镜头。
这里要说一下本片的摄影师:罗杰迪金斯,或许要在摄影师的前面加上伟大才能说明这位大师的地位。罗杰迪金斯掌镜的电影包括《肖申克的救赎》、《巴顿芬克》、《冰血暴》、《老无所依》、《神枪手之死》、《朗读者》、《革命之路》、《大地惊雷》、《大破天幕危机》、《边境杀手》、《银翼杀手》等等牛逼哄哄的佳作,14次入围奥斯卡最佳摄影,是业内公认的“无冕之王”,终于在陪跑了13次之后,在年以《银翼杀手》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奥斯卡,该片也是电影史上非常非常非常难得的可以超越经典的续集,罗杰迪金斯在此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的长镜头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大场景、中景、特写样样俱全。我猜看完电影之后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希望可以出一部拍摄幕后讲解高难度的镜头都是怎么拍出来的,教教国内那些喜欢玩长镜头的文艺片导演,什么TM叫TM的长镜头。
都说真正牛逼的摄影师都是用光的高手,这句话放在罗杰迪金斯身上就是最好的诠释。《银翼杀手》该是光影和颜色搭配的代表作,而《》中同样让罗杰迪金斯再发挥了一把。
斯科菲尔德中枪昏迷醒来之后,时间从白天变成了夜晚,远处的炮火还在熊熊燃烧,黑夜中的黄色和剪影形成非常有艺术感的画面,加上镜头的移动,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的场景,这一段罗杰迪金斯在《银翼杀手》中表演过。
(下图为《银翼杀手》)
影史上,比较出名的长镜头影片有《夺魂索》和《鸟人》,要是算上包含的长镜头电影就会带上《人类之子》、《爱乐之城》和《大事件》等佳作了。
参考14年《鸟人》摄影大师卢贝兹基(《荒野猎人》也是它,三个奥斯卡最佳摄影)也是以长镜头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同时在多个重要奖项上《》摄影也获得提名可以预测该片获得最佳摄影的概率差不多已经是%了。
我本以为《》的“一镜到底”更多的是一种炫技和挑战自我,但看完之后才发现,在战场上,一旦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接受了去传递命令的安排,走出战壕进入敌方阵地开始,他们的生命就和一镜到底一样,不容有误,一旦有误失去性命事小,危机整个战役事大,还要平白无故牺牲额外的个人,包括布雷克的亲哥哥。
所以,你说《》的长镜头有没有沉浸式体验呢,我觉得有。一个镜头跟随主角运动会让原本虚构的时间变得真实无比。但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在于“不容有误”这个戏里戏外重合的任务。
做出“伪长镜头”决定的是导演萨姆门德斯,因为这个决定和可落地执行的计划,萨姆门德斯获得多个最佳导演奖项,不出意外的话他将继《美国丽人》之后,再次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也是难得的可以完美平衡艺术和商业的导演。
同时,这也是他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继《:大破天幕危机》、《革命之路》和《锅盖头》之后的第四次合作(好基友双双领奖把家回)。
牺牲掉的内涵
夸了一顿技术之后,我们来盘一盘内涵。
19年技术最出类拔萃的电影非李安的《双子杀手》莫属了,但因为俗套和无聊的剧情,《双子杀手》非常可惜地没有完成技术和内容的融合,下一次再挑战高帧率的就不知道会是谁了。大概所有挑战了高技术的电影都会在内容方向留下遗憾,《》也不例外。
该片的故事非常简单,年春天,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临时接到任务要穿过战区传递中止作战计划的任务。按一般战争电影的发展逻辑,最适合的就是公路类型的轨迹,一路上遇到各种战争的阴影,残破,流离失所,进而表达和平的珍贵,控诉战争的残酷。
但《》并没有非常好地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一镜到底决定了所有的场景都是一次性使用,无法像多方剪辑之后可以拼接不同的素材,造成场景略微单一。当然,他们经过的战区,有花与破壁残垣的对比,有废墟和无人抚养的小孩,有满地的尸体和死马,也有好心营救敌方搭上自己性命的意外。
但主要剧情里面导演加了一个情节,任务接收方麦肯齐上校是个渴望战争的人,斯卡菲尔德在路上被提醒传递任务要有其他人在场。我一直以为这个信息在后面会发挥作用,可结果麦肯齐上校只犹豫了一会就接受了这个命令,并下令退兵。
事实上,如果剧情变成上校不接收命令,继续进攻,让这场穿越战区的“一镜到底”变成徒劳无功或许会更好,故事也会更加丰富和生动。
反观《乔乔的异想世界》,虽然技术老套,不过对战争的不满确是跃然纸上,片中用了战争结束之后想跳舞这个代表自由和和平的动态来表达战争的压抑,也把希特勒塑造成了一个小孩子的虚构朋友来表达当时纳粹对全民的影响。所以它可以入围奥斯卡是有原因的。
塑造欠缺的人物
一镜到底是不是一定会牺牲掉人物塑造我持保守意见,单从《》来看,确实牺牲掉了很多,不过我觉得人物塑造和形式本身并不成对立关系,归根结底还是和故事紧密联系。
该片的人物我认为有两个缺失:第一、演员没什么知名度。两位主演斯卡菲尔德相信应该没什么人知道他,另一位大家会比较眼熟,就是权游里面的托曼国王。两位小哥哥演技还可以,就是太生涩了一点,反倒是仅有几句话的角色给了卷福和少狼主,非常可惜。
卷福的演技不用说了,一开口那磁性的声音就能让你高潮迭起,少狼主离开权游之后演过一部英剧《贴身保镖》表现也很出色。
这部电影投资了1亿美元,和《决战中途岛》一样,几乎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外景和制作费上,片中有几处CG特效做得不错,所以估计没钱请大牌演员了。
第二、人物性格简单。这个才是最致命的。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作为战场上的普通士兵在临危受命之后依然平淡无奇,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将军选了他们去执行拯救人的任务呢?难道单单因为布雷克的哥哥在那个队伍里?这样的说法太过草率了,毕竟人命关天,将军下达一个人物一定会挑最合适的人,难道是因为布雷克精通地图?但后面并没有太多情节对此交代,所以这个因素就没有发挥作用。
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的身上如果要概括性格的话,我们看完之后发现,居然没有,要不是布雷克死了,他会和斯科菲尔德一样被忘记。其实,只要抓住他们的恐惧做点功夫,就可以体现任务和人性的对抗过程,或许会更好。
大凡一个人物我们会记住,要么是因为他们在故事里得以成长,漫威都是这么做单人英雄电影的,要么他的某个特质发挥得非常棒,比如古惑仔里的吴镇宇和黄秋生,或是郑伊健。
虽然似乎我说了更多的是《》的欠缺之处,但是这部电影绝对是瑕不掩瑜的典型代表,我说的这些都带着吹毛求疵的挑剔,没有电影会达到完美之境,一部电影只要把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表达好就足够了。
对于《》来说长镜头就是它最好的代名词,内容和人物上略有不足,不过也并没有掉线非常厉害,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浮动,我说的那些都是理想状态的做法,我相信萨姆门德斯已经做出了他能力范围最好的平衡。
马上就是今年的奥斯卡,只要好莱坞继续不承认网飞,《爱尔兰人》和《婚姻故事》就失去最佳影片的资格,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拿到最佳影片,又是战争,又是“一镜到底”,完全可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