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华日报聚焦这里开放更前沿,创新更鲜明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将迎来一周岁生日新华日报聚焦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站上开放前沿创新更鲜明》阐述自贸一年之变

日前,长江北岸,南京江北滨江风光带岸线全面贯通。站在闻涛广场处远眺,滚滚长江浩浩荡荡,西南方向,长江五桥顺利合龙只待年底通车。从五桥处依次向东,南京长江隧道、南京扬子江隧道、南京长江大桥,每一个都是南京市民熟知的通行“流量王”。

四面八方而来的“流量”,要到哪?到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到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

去年8月,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南京片区落子江北新区,实施范围39.55平方公里。

开放大棋盘上,南京有了“新担当”。全省唯一国家级新区、定位南京新主城的江北新区,更是要站上开放新风口“挑大梁”。

迎来国家战略利好,南京自贸片区要做“领跑者”!今年年初,南京市主要领导在调研南京自贸片区建设时提出,南京自贸片区改革力度要更大一些,创新速度要更快一些,开放程度要更高一些,在自贸区同台竞技中塑造特色、争先进位,确保走在全国前列。

短短一年,南京自贸片区的“开放成绩单”十分亮眼——

看市场活力,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3万余家,日均注册40余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看制度创新,形成了个改革创新案例,其中60多项改革经验可体现省内国内首创;看发展动能,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主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4%与25%,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40%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大项目多个……

成绩单的背后,是“双区”联动下,在这片开放热土上显得愈发鲜明的创新气质。

借力“叠加”制度创新“加速跑”

南京自贸片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这与国家赋予江北新区的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三区一平台”发展定位紧密衔接、高度融合的。

南京片区要充分发挥“叠加”优势,才能让制度创新的步伐走得更快。

去年12月,南京公布了“1+9”(1个总体意见和9个专项支持意见)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系列举措。总体意见中提出,南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三大高地,加快构建体现时代要求、契合南京实际、具有示范意义的自贸区体制机制,真正担负起“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的战略使命。

在今年4月商务部发布的20个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中,南京片区“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借助此平台,生物制品通关效率大大提升,对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等生物制品进口环节审批由原来的20-30个工作日缩减为1-3个工作日,大大降低了过长通关周期可能造成生物制品活性受损情况的发生。

审批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10,这是制度创新的力度。

深入开展“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直接取消审批,37项改为备案,项实行告知承诺;在全省首创零售药店行业“一业一证”模式,实现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七证合一”,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缩减97%;通过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广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模式,项目建设从申请到开工可压缩至20个工作日……

优化营商环境快马加鞭,这是制度创新的速度。

围绕解决科创企业研发成果评估难、流转难的问题,南京片区以“我的麦田”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打造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金融智能服务系统。通过该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在线上提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申请,只要通过风险审核,就能顺利获得放款。

下功夫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这是制度创新的深度。

制度创新的目标,要锚定在企业的获得感。南京片区围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推动*策落地见效。截至目前,总体意见中的28项改革举措已落地实施26项,9个专项支持*策中的项改革措施已落地和初步见效82项。

通过梳理国务院复制推广的6批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以及外地自贸试验区好的做法,南京片区提炼改革创新点,结合发展需求,有的放矢开展集成创新,目前已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项。南京片区陆续出台支持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策,推出近百项改革创新举措,启用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原创知识产权认证平台,建成全国首个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获批全省区域股权市场首批数字化试点。

截至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涉及南京片区的项改革任务,已有58项基本落实。

敞开大门汇聚顶尖创新力量

当年的上海浦东新区开发者是“站在地球仪旁思考”,“双区”并进的南京片区同样是如此。

就在前不久,南京获批成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南京片区为基地核心区。基地计划在3-5年内建设成为海外人才、知名服务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在海外人才引进、创业孵化、运作机制和配套*策等方面形成“南京样本”,并向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

南京片区现有的海外创新资源已极为丰富。在美国波士顿、硅谷,英国牛津、剑桥和瑞典建立5个海外创新中心,在英国伦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建立2个海外离岸孵化器,通过深化海外创新合作,推动更多高端创新资源在片区集聚,实现成果转化;片区内有全国首家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拥有国际顶级创新平台,如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研究中心、美国劳伦斯伯克利“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南京大学-医院、中美消化系统疾病与癌症内窥镜国际诊疗中心等;促成本地10余家研究院与纽约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面向海外人才,以南京片区海外创新中心、离岸孵化中心为节点,编织国际合作网络。这个国际合作网络,境外有创新中心,境内有离岸基地,双向联动,打造国际化在岸与离岸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

踏着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节拍,南京片区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十策,设立南京片区人才举荐委员会,启动“海外人才合伙人计划”,上半年兑现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奖励资金近6亿元;出台外国人来华工作五项便利措施,今年以来累计吸引40位外籍人才来南京片区创业就业,其中A类高端外籍人才占比60%以上;推进海外“生根”计划,设立的海外创新中心累计推荐项目余个,其中52个项目落户;探索“离岸双创”技术转移模式,吸引国际创新资源落地片区,推动国内技术“出海”。

去年9月,剑桥大学在海外唯一以“剑桥大学”命名的创新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长期基地奠基。链接世界,南京又多一座“桥”,这座“桥”就架在南京片区。

短短一年,39.55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开放创新“风口”,得到一批全球顶尖创新资源的青睐。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简称“KCL”),全球大学排名前四十。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排名英国第一、全球前列。今年以来,南京大学、KCL和江北新区(南京片区)三方常召开视频会商讨合作,意在共建联合医学院。一所远在万里之外的国际名校积极主动地要合作,实属少见。

今年年初,南京片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点正式设立。南京片区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自贸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五项便利*策、永久居留四项便利*策,为来自贸区创新创业的外籍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精准服务。疫情期间,南京片区推出了“先承诺,后补交”的便民*策,极大地解决了企业及外籍人才的后顾之忧。

对照欧洲标准打造的中欧迷你硅谷创新中心,已入驻50余家欧洲创新企业的国际化创新平台,无论是下班之后的小酌,还是自发举办的各类音乐聚会,都能让异国创业者很快找到归属感。

行走在南京片区,“国际项目”林立、“国际面孔”频见、“国际氛围”渐显,这种“国际范”必将日趋浓厚,成为新主城的新气质。

“生态”为王创新强则产业强

南京片区要打造创新高地,聚焦创新名城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充分激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南京片区最鲜明的底色。

江北新区的首要战略定位是“自主创新先导区”,南京自贸片区的第一功能定位同样是“自主创新先导区”。“双区叠加”下创新能量是否叠加升级?产业给出了答案。

7月28日,南京矽典微系统有限公司发布拥有4×4平方毫米超小面积、百毫瓦级超低功耗的AIoT毫米波传感器SoC系列;就在两个月前,矽典微所在的江北新区研创园内,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一次对外发布三款汽车芯片产品。这是南京片区内两家成立仅有两年的企业。

江北新区产业聚焦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在“芯片之城”里,矽典微和芯驰从产品设计研发顺利迈入市场,发展势头正劲。

江北新区5年砥砺,最被世人称赞的就是其创新生态。开放潮涌,南京片区更大胆地探索创新的无限可能,培育更为全面的创新生态。

“去年,南京自贸片区落地,双区叠加,如虎添翼。彼时,我们终于‘破壳而出’,成为培育‘独角兽’企业。”南京药捷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鹏说。在他看来,这是药捷安康的速度,也是自贸区的速度。南京片区产业活跃,人才*策体系给力,这些都是创业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彭鹏所在的“基因之城”,生命健康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近千亿元,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余家,目前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中1/3在这片区域集聚。

厚植创新生态,南京片区日益散发出独特魅力和全球吸引力,成为“两城一中心”建设的“加速器”。目前,南京片区内已建成以国家级孵化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际国内高端创新平台先后落户。

南京片区在产业上不断创新突破,担当起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使命。聚焦自主可控打造“芯片之城”,集成电路产业以IC设计为核心,着力打造EDA创新中心、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园、龙芯自主创新产业园,重点攻关自主可控EDA工具、CPU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光电集成芯片技术,集聚产业链企业多家,全国集成电路十强企业有半数落户片区。

江北新区进入发展的第6个年头,南京片区也要进入自贸区建设的第二年。打造与国际规则“等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等体系,为开放创新提供保障,南京片区已经定下更高目标!

(来源

新华日报编辑

郑好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